首页 防疫 “阳康”两周内容易感染?你关心的8个问题,解答来了!

“阳康”两周内容易感染?你关心的8个问题,解答来了!

“阳康”两周内容易感染?你关心的8个问题,解答来了!

下面,津东方(微信公众号:津东方;网址:www.luozaitianjin.com)就给您带来详细的信息,有需要的朋友快来了解一下吧。

现在大家都有一种感觉

整个朋友圈的人都阳过了

所以如何安然渡过“阳”过后

刚刚康复的日子

确保身体恢复原来的状态?

“天津疾控”微信公众号今天发布

“阳”过之后几点生活方式建议

一、摄入营养丰富且清淡的食物,切勿暴饮暴食
“阳”过之后,很多人都想着赶紧和朋友出去好好搓一顿,补充补充营养,也改善一下口味。所以一提清淡饮食,大家就觉得我病都好了,还让我天天喝粥,那身体可怎么恢复呀!

其实清淡饮食的意思是要吃一些营养全面、少油少盐、容易消化的食物,并不是天天喝粥。我们的身体刚刚与病毒进行了一场或激烈或和缓的“战疫”,消化系统多处于虚弱的状态,需要慢慢恢复正常。

这时如果立刻食用油腻的食物或者勉强多吃,会使尚未复原的脾胃承受不起。这时我们应该做到一日三餐规律且适量用餐,而且饮食搭配要合理。应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肠道免疫力。保证摄入优质蛋白质,如蛋、奶、鱼、虾、禽、肉及豆制品。在胃肠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建议每天吃1-2个鸡蛋,鱼虾、瘦肉100克左右,50克左右豆制品,300毫升牛奶。同时要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少吃些粗粮,以易消化的精米精面为主)和适量脂肪(除肉鱼蛋奶外还有油脂、坚果等),保证摄入的蛋白质不被用来提供能量而更多地被用来合成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制作方法以蒸、煮和炒为主,少油少盐少糖,避免食用有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

二、开始循序渐进的身体活动,切勿剧烈运动

大部分人居家治疗期间以躺卧为主,活动量较往日减少,这就导致了恢复后乏力、身体酸痛,同时也会伴随心肺功能下降,肢体功能下降等,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阳过”、“阳康”后普遍反应上个楼梯都气喘吁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我们可先适当进行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八段锦等,运动强度要掌握好,避免剧烈运动,以次日不出现疲劳感为宜。运动量的增加需要循序渐进,形成一定的规律,这样才能对身体产生良性刺激。对于有肺部感染体征的患者,锻炼时还需要注意心率及呼吸情况,避免出现呼吸急促、憋气等感受。

三、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勿过度熬夜

良好的睡眠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优良睡眠给五脏六腑提供了休息时间。适当“多睡”,还是治病和康复的良方,机体在睡眠中可以合成、释放多种生长激素,促进机体合成能量物质,加速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新陈代谢,从而恢复体力。

四、调整良好的心理状态,切勿过度焦虑
很多人会担心返岗后会不会二次感染,是不是会传染给同事,出现了恐慌、害怕的情绪;还有很多人因为长期居家办公出现了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表现;这些情绪可能会蔓延到返岗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有恐慌、害怕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纠正我们的心态,正确认识危害的大小,不要过大的估计感染的影响,越是这么想,可能会越过度小心,迟迟不能开启自我调整的进程。在纠正之后,就需要通过逐步适应、需求帮助等方法来调整好我们的心态。

—— 相关新闻 ——

感染新冠病毒居家康复后,需要把家里整体消毒吗?有二次感染的风险吗?何时能返岗?一起来看解答↓

福利,扫码关注津东方微信公众号,即可加入津东方微信群,有:天津家长交流群,异地高考规划群,落户群,海河英才群,积分落户群,购房群,转学群,小学教育群,初中教育群,高中教育群,如果二维码过期,请添加右侧群主微信,索取最新的二维码,或者,关注津东方微信公众号,回复“入群”,即可获得最新二维码。注:所有津东方微信群,均为公益群,发广告者勿进。

“阳康”两周内容易感染?你关心的8个问题,解答来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津东方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明示、暗示和承诺,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津东方尊重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并致力于保护原著版权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添加客服微信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如需转载本文,请在显著位置注明出处(津东方网站,以及文章链接): https://www.luozaitianjin.com/zixun/tjnews/yi/9452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5220053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830227852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