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 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周年:一起向未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周年:一起向未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周年:一起向未来

东临沧海,西望太行,南接嵩岳,北枕燕山,壬寅之春,冬奥星光璀璨将寰宇目光聚焦于北京、聚焦于京津冀广袤大地。

八年前,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统筹协调的系统思维、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这一三地发展的“蓝图”,让京津冀三地上下同心、备受鼓舞,一项项“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创新措施、一个个携手共赢的发展项目,日渐密织的交通网络、便利快捷的公共服务体系,再加上碧水蓝天的生态底色,让京津冀这张波澜壮阔的发展长卷愈发地色彩斑斓。

 

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下好协同发展的“一盘棋”,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需要三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被赋予“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

 

八年来,天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擦亮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金字招牌,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产业链,实现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不断壮大生物医药、信息安全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截至2021年,天津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企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6.1%、15.5%。

 

八年来,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天津港朝着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加力推进,港口基础设施不断提升,集疏运体系不断优化,“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航运服务新生态加快形成,海铁联运量突破100万标准箱,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投产运营,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获批建设,天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八年来,金融业已成为天津重要支柱产业,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海河产业基金累计签署46支母基金合伙协议,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设立运行。商业保理公司资产总额、发放保理融资款余额居全国第一,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的租赁和处置业务规模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区。深圳交易所天津基地、中国农业银行全球反洗钱中心(天津)、国内首笔跨境人民币保理业务等正式落地。

 

八年来,天津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京津两市联合实施第8批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创新措施。17家市属企业完成集团层面混改,带动792家二级及以下企业引入市场化机制。天津出口加工区、天津保税物流园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步伐加快,截至2021年8月,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487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试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京津冀三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天津紧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纾解这一“牛鼻子”,全力谱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积极对接北京在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优势资源要素,躬身取经、真情引才,领导干部登门拜访、礼遇贤才,招商团队推介资源、问需问计,大院大所、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津门。

 

从一纸协议到3000家企业,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用8年的时间,从“零”到注册资本金超过1400亿元,中国(滨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百度(滨海)创新中心、京东(滨海)云创空间等相继落户,园区实现了创新协同、产业协同、资源协同、人才协同和配套协同。

 

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作为首批迁移企业之一落户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有了试验示范基地这个“空间”,这家研发智慧农业系统的企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9年3月公司总部迁到了天津,2021年公司的产值就达到了1200万元,公司总经理胡建龙也和妻儿一起,通过“海河英才”计划落户到了天津,成为了“新天津人”。

 

武清区紧邻北京通州、河北廊坊,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缩影”。武清区委副书记、区长倪斌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武清面临的最重大、最现实、最难得、最紧迫的历史机遇。

 

四个“最”字,如战鼓催征,时不我待,瞄准“生物谷”、“智谷”、央企国企二三级总部、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教育医疗优质项目、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武清吸引铁科院、北交控、金匙医学、诺禾致源、嘉林药业等北京资源落户武清,今年,该区还将新增100家以上的北京优质企业,打造京滨工业园、高村科技创新园等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园区,强化区域产业协同,引导高端资源加速集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当好先锋猛将、唱响重头戏。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为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主动作为,倾力支持河北省发展建设。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上,2021年,天津港服务雄安新区绿色通道运输业务完成超1.1万标准箱。天津一中雄安校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雄安培训基地加快建设,天津市组织了四批医疗队,派驻雄安新区开展医疗卫生事业帮扶。而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居工程、雄安市民中心、京雄高铁站、京雄高速、雄安商务服务中心等项目都用上了静海区生产的装配式建筑构件。

 

鱼渔兼授、智志双扶,自2016年中央明确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以来,天津高标准推进“1+4”框架协议,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先行领域,天津加快与京冀高密度路网对接,铁路干线、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初步形成了“轨道上的京津冀”,津保铁路、京津城际延长线等建成通车,京台、京秦高速天津段、津围公路北二线建成通车,津石高速天津东段正式通车,天津港区域与雄安新区便捷的高速通道彻底打通。而10万京津双城通勤的上班族,更是从交通发展上,感受到了协同发展的便利,如今,京津城际列车实现“公交化”班次,高铁天津南站至北京南站实现“预约+直刷”乘车模式,京津两市地铁APP支付实现互认,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覆盖全部公交和地铁运营线路。

 

1-2个小时的交通圈、0.5-1小时的通勤圈。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院总建筑师卢瑛作为设计者和受益者表示:“轨道上的京津冀让空间上的‘一体化’变为时间的‘同城化’”。而2022年,这种“同城化”的感受将进一步提升,京滨、京唐铁路今年年底即将建成,打通了京津之间第三条高铁通道,实现了北京、宝坻和唐山地区的互通互联,“通武廊”的市域郊铁路建设也进入了实质执行阶段,建设进程按下“快进键”。

 

八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从简单的“来来往往”,到政务服务一体化进一步向纵深改革,三地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事同标”,医疗器械经销商、药店、超市(便利店)、餐饮店、书店、健身房、门诊部、民办幼儿园、道路货运公司、道路客运公司等10个行业,京津实现“一企一证”场景统一。京津两地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建成“京津冀+雄安(3+1)”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社会保障、准营准办、住房保障等领域的119个事项实现了线上办理。

 

而“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想,需要的不仅是解放思想,还有在动“钱袋子”时的格局放开,如今,京津冀在税收方面,推出了“一统三互”(统一的纳税服务平台、资质互认、征管互助和信息互通)、简化纳税人跨省(市)迁移手续、企业迁入地和迁出地三大税种税收收入五五分成、跨区域税收风险管理协作等政策措施,解决三地税收征管中的难点堵点。

 

为企服务的便利化,让企业感受到了协同发展的“幸福感”,而公共服务一体化,让协同发展成果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2021年11月,京津冀地区身份证首次实现可“跨省通办”,长期在津工作、学习、居住的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户籍人员,可在天津市武清区试点窗口申请办理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在京冀工作、学习、居住的天津市武清区户籍人员,可在京冀试点窗口申请办理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而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展,三地居民为办身份证往返奔波的时间可以省下了。

 

不仅如此,天津还把“民生决定目的”理念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本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出台放宽京冀执业医师护士来津注册工作的意见,开展“通武廊”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在助力人才流动方面,京津冀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

 

日渐完善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系,方便了京津冀三地市民的生活,然而,将来生活的最高标准,是生态好,是蓝天、碧水、绿树,蓝绿交织。八年来,天津与京冀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环境执法联动、法规标准协同等方面,深入对接联系,天津的PM2.5平均浓度从2014年的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在2021年实现全线通水。“871”生态工程全面融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体系,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生态屏障、津沽绿谷”的景观初步显现。

 

八年来,天津发挥首都“护城河”作用,在疫情联防联控、首都重大活动保障方面,彰显天津的担当作为,在疫情信息互通、人员有序流动、防疫物资互济互帮、区域产业链配套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交界地区防控等10个方面,与京冀协同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冬奥会保障方面,蓟州国家冰上项目训练基地作为北京冬奥组委8个闭环管理的基地之一,全力服务保障国家队备战北京冬奥会, 250余批、600多个集装箱的冬奥物资从天津口岸入境。

 

八载耕耘见证成就,继往开来谱写新篇,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天津的政治之责、发展之要,未来围绕“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天津将在同城化差异化发展处增进协同、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加快把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与京冀携手“一起向未来”。

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津东方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明示、暗示和承诺,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津东方尊重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并致力于保护原著版权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添加客服微信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如需转载本文,请在显著位置注明出处(津东方网站,以及文章链接): https://www.luozaitianjin.com/zixun/tjnews/6675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5220053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830227852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