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快智慧天津建设,打造全国智慧低碳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日前,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规划》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答: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多次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城市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疫情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六章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中,专门列出“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一节,提出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当前,我市正处于城市数字化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本次将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纳入天津市“十四五”重点规划之一,拟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新发展,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通过新模式、新路径、新定位,打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
在此背景下,市网信办会同有关区、市级有关部门起草编制了《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一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编制组抽调专人通过座谈会、走访等形式,累计调研70家单位和企业,收集各类意见建议,同时组织相关院士、国家部委专家及专业团队内部研讨20余次,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支撑,4次征求16个区、76个委办局意见建议,并达成一致;另一方面对标对表,做好规划衔接,主动对标《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任务要求,同时与《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天津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进行衔接,优化目标任务。
二、制定《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规划》旨在以数字化、智能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巩固提升城市能级、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更有温度,同时鼓励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参与和协同实现城市公共价值塑造,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智慧城市。
《规划》全面梳理智慧天津建设成绩、找准智慧天津建设问题、挖掘智慧天津发展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发展需要,统筹城市建设、管理、生产、生活、生态、创新等各方面,聚焦社会治理、百姓民生、社会关注的难点痛点焦点问题,提升民众的体验感、获得感,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协调与推动作用。
三、《规划》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5G网络全覆盖,建设5G基站7万个,示范应用场景超过100个;建成智慧教育示范区3个、数字乡村试点60个、智慧社区试点300个、互联网医院达到30家以上;建设50个数字治理典型应用场景;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打造一批智慧城区、智慧园区试点。
到2025年,智慧天津将实现基础设施智能互联、民生服务普惠均等、社会治理精细高效、数字经济引领发展、试点创新落地应用的智慧城市发展格局,把天津打造成为全国智慧低碳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答:《规划》共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我市智慧城市发展基础和发展机遇。第二部分阐述了“十四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三部分为发展框架,系统性地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智慧城市建设“1+5+3”(即一条主线、五项任务、三大支撑)的总体架构。第四部分为五大重点任务。第五部分为支撑体系,从建设运营、安全保障、标准规范三个方面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全方位保驾护航。第六部分为保障措施。
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智能新基建、智慧生活、数字治理、数字经济、创新示范”五项重点任务:
一是以城市网络、物联感知、数字平台、城市中枢等为核心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以政务服务、教育教学、医疗卫健、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数字乡村等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生活服务建设。
三是以市域治理、应急管理、交通管理、生态、气象、水务、能源等为重点的全域城市治理体系建设。
四是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产业创新生态建设为主的数字经济发展。
五是针对智慧城区、智慧社区、智慧港口、创新应用场景、数据要素等方面,以点带面推进智慧天津特色化建设。
六、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答:一是统筹协调机制,组建数字基础、数字生活、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创新示范五个工作组,建立日常工作联络及信息通报制度。
二是明确实施路径,以重点项目、平台建设为抓手,制定了2021、2023、2025年三步走计划。
三是加强资金保障,形成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投融资模式。
四是组建专业人才队伍,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深入推进“海河英才”、“项目+团队”等政策。
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搭建智慧城市国际高端交流合作平台,加强智慧城市领域国内外合作与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