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月是实习期,只发工资的80%。但是我第一个月的收入就将近六千了。再后来,我挣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工资——月收入过万!”说这话时,柳亘无比兴奋,眼睛里充满了光。
下午一点,天津爱玛的装配车间,正是一派热闹的生产景象。自去年疫情爆发以来,作为个人交通工具的电动车需求量大增。据统计,2020年,爱玛电动车的产量比往年增加了20%到30%。
▲天津爱玛装配车间
在爱玛的轮辋车间,记者见到了柳亘。彼时,他正骑着一辆三轮电动车,往生产线上运送轮胎。“不同的生产线上需要的轮胎是不一样的,要根据各生产线的排产订单,将轮胎准确无误地发送到生产线上。”柳亘向记者介绍说。
来爱玛工作之前,柳亘从未到外地工作过。他从本地的一所中专毕业后,便在镇原县的一家食品厂流水线上工作。“工作强度非常大,凌晨四点多就得开始上班,一直到下午四点才能下班,有时得干到晚上。”
尽管这份工作十分辛苦,但是柳亘一直坚持着。“县上像样的企业就这几家,没有更好的选择。”因为吃苦耐劳,柳亘当上了班组长。工作六年来,他的工资也从每月两千元涨到了六千元。
本以为未来的人生也将在日复一日的劳累中度过。但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将柳亘的人生计划全部打乱。
甘肃省镇原县是天津市静海区的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单位。从2017年起,两地人社系统便建立了劳务协作机制——由静海区人社部门定期收集区内企业的用工信息,并发送给镇原县人社部门,搭建用工供需平台,促进镇原县富余劳动力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来津就业。
因为有了在老家县食品厂的稳定工作,此前,柳亘从未关注过外地的招工信息。然而,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受疫情影响,柳亘工作的食品厂停工停产。整个二月份,柳亘待在家里,焦急地等待厂里复工复产的消息,却一直没有等到。
就在这时,柳亘从村里的大喇叭里听说,天津市静海区的爱玛集团科技有限公司来镇原招工啦。原来,在静海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爱玛集团早在2月15日就拿到了复工通知单,但由于疫情原因,一些回老家过年的工人选择留在当地就业,还有一些工人即便回来,也要先隔离15天才能上岗。“没有工人,生产线就转不起来,订单就完不成,企业就要蒙受巨大损失。”天津爱玛集团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长李延峰告诉记者。
爱玛所面临的用工难题,静海区政府一直非常关注。甘肃省镇原县一直和静海区有着劳务协作关系。巧合的是,镇原县有相当一部分务工人员受疫情影响,处于失业或待业的状态,亟需工作机会。静海区政府和镇原县政府针对当时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深入研判之后,两地人社部门进行了全面对接。“我们赶紧把爱玛的用工需求信息收集筛选后发送给了镇原县的人力社保部门,由他们在当地发布。短短5天,就有两百多人报名。” 静海区人力社保局就业促进科科长张进刚说。
另外,考虑到当时静海区和镇原县都是零疫区。两地政府还创新提出了“点对点、一站式”的劳务输送模式:对于有意愿来天津爱玛工作,并且符合岗位条件的镇原籍务工人员,由企业出钱,在当地租赁大巴车,把工人直接从镇原拉县送到天津爱玛公司。
2020年2月28日下午两点,柳亘等167名镇原籍务工人员,乘坐着8辆大巴车从距离天津千里之外的镇原县出发。在连续行驶了20多个小时之后,第一批167名镇原籍务工人员于29日下午,安全顺利抵达天津爱玛公司。3月6日,第二批173名镇原籍务工人员也顺利抵达。工人来了,爱玛的装配车间里,机器的隆隆声再度响起,生产线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
▲载有167名镇原来津务工人员的大巴车抵达爱玛
柳亘还记得刚到爱玛时的情景,“去年我们来的比较匆忙,什么都没带,到这儿之后发现,公司都替我们准备好了,宿舍里被褥、暖瓶、洗漱用品一应俱全。宿舍里还有独立卫生间、空调、热水器。”
不仅如此,了解到镇原人喜好面食,爱玛专门让食堂增加了面食的种类。对于夫妻俩人从镇原来务工的,爱玛还为他们准备好了夫妻房。
“既然大老远地来了,我们就要他们留住。”天津爱玛集团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长李延峰说。
柳亘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早上7点多上班,淡季的时候一天只上8个小时,旺季的时候,每天大概上10到12个小时左右。除了中午吃饭时间可以休息一个小时以外,上午九点多,下午三点多,分别还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每周日还可以歇一天。工作强度比在之前在食品厂时低多了,收入却比以前高了不少。
“我在老家食品厂干了六年,才挣到6000块钱,来这边第一个月,就挣到了6000块钱,去年三月份还不是很忙,而且第一个月是实习期只发80%的工资,都已经这样了。再后来,我挣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工资,月收入过万!那是去年7月份和9月份的时候,这两个月比平时稍微忙点,但是也比以前在食品厂轻松。而且以前就算再累再忙,每个月也是6000块钱,但是在这边,工作量大了,收入也会跟着增长。干起活来也比以前有劲儿了!”
挣到钱的柳亘没有忘记回报自己的家人。每当家人过生日或者过节,柳亘都会给家人发红包。“以前挣得少,没发过,自从去年来天津工作以后,经常给家人发,金额虽然不是特别多,但是父母都非常高兴。”
柳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曾经,为了供三个孩子念书,身为农民的父亲不得不到外地打工,家庭一度陷入贫困。好在,如今,姊妹三人都已经长大成人,各有了各的出息——柳亘的哥哥目前在镇原县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妹妹在隔壁乡任英语老师。
虽然文化水平不如哥哥妹妹,但柳亘觉得自己并不比他们差。“他们俩的工资加起来也没我高。”柳亘笑着说。“不过我也要努力补习文化知识。工作不忙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抽出两个小时看书。”
“未来,我打算留在天津发展。”柳亘告诉记者,自己的这个决定,家人也非常地支持。“我哥说父母他照顾着,不用我操心。父母也经常跟我说,能在天津安家就在天津安个家。前段时间我了解了一下天津的房市,觉得还是有希望的。我准备在这边好好干,将来当个线长或组长。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梦想肯定会实现。”
为了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静海区把把脱贫攻坚战中行之有效的政策转变成常态化的政策,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今年以来,静海区继续推进对口帮扶劳务协作工作,截至目前共组织来津劳动力231人,其中已脱贫劳动力139人。
在两地的通力协作下,相信镇原的明天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