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城市身份”,正发生大变化。
沉寂多年,终于又走到历史转折点。
说逆天改命有些夸张,但天津手里拿到了新筹码。
京津冀一体化,一说就是好几年。
“一体化”什么意思?
北京、天津、河北省,打破壁垒形成共同体?
后来证明,结果不尽如此人意。
河北省底子太薄,不足以开启一体化建设。
于是,国家又提出了更清晰的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一子落定,满盘皆活。
北京、天津、河北省,在一个大框架下,相互补充功能,各自发展。
协同发展这一步,是不能逾越的,只是一种过渡。
中国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建设——城市群。
为什么要建城市群呢?
因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和大趋势。
在1978年改革开发之初,中国有“三句话方针”: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后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上轨道,就发现,大城市的发展,是控制不住的。
必须得改变发展方式。
2004年,全国183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说通俗一些,就是“先富带动后富”。
大城市厉害,那你就尽情发展,去带动周边小城市。
“大都市强则国家强,大都市弱则国家弱”,已成为当今世界新的生存法则。
比如深圳很厉害,但东莞作为多元化工业制造区也具有不可替代性。
像东莞、惠州这样与深圳形成上下游产业无缝对接的城市群,实在是太高效了。
这便是城市群的作用,使产业的效率最大化。
所以,城市群都是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外溢,自然形成的。
更多的是,产业连结带来规模更大的经济效益。
好的效益带来高的税收,高税收构筑各城市间更加方便的交通,交通顺畅再带来人才的联动,人才又可以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京津冀一体化也好,协同发展也好,都是城市群的雏形。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
“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
这5个城市群,是能撑起中国未来城市群框架的。
京津冀城市群,既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在城市群这场新格局中,天津的新筹码是什么?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提出: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以往文件中,更多强调北京的核心地位以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这一次,天津与北京并驾齐驱,同样位列中心地位。
最关键的,京津冀城市群“时间表”已经明确。
2020年,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
分别就2020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个阶段制定总体目标:
◆ 2020年,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 到2035年,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架基本形成;
◆ 到本世纪中叶,推动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11个地级市。
为了建设京津冀城市群,“骨干成员”们都做了哪些准备?
◆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
◆ 河北雄安新区设立,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首都北京发展成“一体两翼”;
◆ 天津改变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相向连绵发展的态势,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
◆ 河北一方面抓住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千年大计,另一方面调整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张家口等地部分行政区划,实现节点城市扩容,打造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微中心”。
京津冀城市群,正在转变为巨大的多中心城市区域。
曾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重点更多是天津、北京,比较笼统。
现在京津冀城市群的时代,功能更加细分,重点是——京津雄滨!
京津雄滨,就是天津的新筹码。
京津雄,很好理解,是京津冀城市群中,最重要的三大成员。
那么,“滨”呢?
天津开始双城发展,拆分为津城和滨城,平起平坐。
滨城,将肩负起独立的城市功能,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之一。
滨城的功能和地位,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
因为滨城,是这个城市群中唯一的港口城市。
全世界已形成六大城市群:
北美五大湖、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和中国长三角。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港口城市。
长三角主要的港口城市,有上海、宁波;粤港澳大湾区,主要的港口城市有广州、深圳、香港。
京津冀城市群主要港口城市,就只有滨城的天津港。
港口,在城市群中的角色,非常重要。
因为,交通网络是城市群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纵观世界六大城市群,都形成了发达的国际空海航运体系。
表现为世界级的空港、世界级的海港,乃至空海双港的世界级枢纽。
滨城的天津港,完全具备了世界级的空港、世界级的海港,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海陆大动脉。
更进一步说,滨城,才是天津的新筹码。
天津“十四五”规划中,滨城已明确提出“港产城”的发展理念。
天津港集团,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制定了“中线”发展战略:
设立北京、天津及河北三个区域总部。
2019年8月,天津港集团在雄安新区核心区设立了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并将河北区域总部从石家庄迁至雄安新区,全力打造雄安新区的“海上门户”。
即便是雄安新区的贸易往来,也要依靠滨城的出海口。
在十四五规划中,天津首次提出制造业立市。
并且提到,精准对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清单,推动央企和龙头企业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及新兴业态项目向滨城集聚。
2021年4月,亚投行在中心商务区于家堡的天津办公室,已正式交付。
这是国际金融组织,在津设立的首个办事机构,也是亚投行在北京总部之外设立的第一个分支机构。
经过多年调整,北京“瘦身提质”,已推动一批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有序向外疏解;
天津“强身聚核”,一方面承接北京疏解功能,夯实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加速发展信创产业,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打造。
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滨城的“产”正在发力。
滨城中的“城”,是今年要重点发力的地方。
补充城市功能,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的“核”。
详见《天津发布前所未有的重大决定……》。
城市群,一定是多核多点发展;滨城的内部,同样也是多核多点发展。
天津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滨城格局:一主、两副、六组团。
“一主”就是中心商务区,在启动初期,将聚焦主中心。
中心商务区,是集地铁、高铁、文化中心、公园、商业、产业、住宅……于一体的先行区。
天津滨海高铁站,是目前世界最大、最深的全地下高铁站房。
也是全球首例单层大跨度网壳穹顶钢结构工程,也被称为”公园里的火车站”。
地铁B1线,以及刚公布的津滨线都在滨海高铁站交汇。
文化中心、紫云公园、全球购商业中心、茱莉亚音乐学院……已经全部落地。
中心商务区是按照世界级的水准来建造的,城市界面也是高能级。
这种城市布局,在全国都不多见。
这次滨城对于中心商务区的建设,是一次重启。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
要盘活于家堡、响螺湾等空置楼宇和闲置土地,加快项目集聚,打造城市核心区。
所以,中心商务区急需一个能提升区域价值、打造城市地标的房企进驻。
也因此,金融街控股来了。
截止2020年,金融街已经布局全国五大城市群16个城市,选址全部是重要的战略阵地。
都形成了“有金融街的地方就是中心”。
比如北京金融街,天津的环球金融中心、金融街(南开)中心、金融街(和平)中心……
无一不是最具标签的城市地标。
这一次,京津冀城市群大力发展,“京津雄滨”上升到战略地位,金融街控股“如约而至”。
在中心商务区打造了金融街滨海融御,是“融御”系列的第十部作品,也是首次进驻滨城的战略级项目。
同以往一样,金融街滨海融御必将成为滨城的新地标,打造“滨城封面”。
毫无疑问,滨城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港口、产业、城市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拔升,能量和地位不容小觑。
从现在开始,城市群新格局正在形成。
不再是“京津冀”,而是更有力量的——京津雄滨!
以上内容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