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高皇帝建元四年(公元482年)
魏以荆州巴、氐扰乱,以镇西大将军李崇为荆州刺史。崇,显祖之舅子也。将之镇,敕发陕、秦二州兵送之,崇辞曰:“边人失和,本怨刺史。今奉诏代之,自然安靖;但须一诏而已,不烦发兵自防,使之怀惧也。”魏朝从之。崇遂轻将数十骑驰至上洛,宣诏慰渝,民夷贴然。崇命边戍掠得齐人者悉还之,由是齐人亦还其生口二百许人,二境交和,无复烽燧之警。久之,徙兗州刺史。
兗土旧多劫盗,崇命村置一楼,楼皆悬鼓,盗发之处,乱击之;旁村始闻者,以一击为节,次二,次三,俄顷之间,声布百里;皆发人守险要。由是盗发无不擒获。其后诸州皆效之,自崇始也。
柏杨白话版:四八二年(南齐·建元四年 北魏·太和六年)
北魏帝国政府因荆州(州政府设上洛【陕西省商州市】)境内巴族部落与氐族部落不断变乱,特命镇西大将军李崇当荆州州长。李崇,是六任帝(献文帝)拓跋弘舅父的儿子。将要前往任所,北魏帝拓跋宏下诏动员陕州(州政府设陕城【河南省三门峡市】)、秦州(州政府设上封【甘肃省天水市】)二州军队护送,李崇拒绝,说:“边境人民不断变乱,只是官逼民反。我奉诏接任州长,人民情绪上自然平静,我只要一纸诏书在手就够了,不需要麻烦他们发兵保护,如果那样,反而使人民心怀恐惧。”中央政府批准。
李崇简单的只带十几个骑兵卫士,前往上洛,宣布诏书,对人民安慰、劝解,无论当地民户或夷人,都心服口服。李崇命沿边驻军,把掳掠的南齐帝国人民全部送还。于是,南齐边防军也送还他们所掳掠的平民二百余人。两国边界,和平相处,不再有战争。很久之后,李崇被任命当兖州(东兖州·州政府设瑕丘【山东省兖州市】)州长。
兖州一带,过去多的是强盗、变民,李崇命每个村庄都要兴筑一个鼓楼,鼓楼上挂鼓,村庄如果受到抢劫,就猛敲大鼓;邻近村庄首先听到鼓声的,敲一声作为一节;其次听到鼓声的,敲二声作为一节,再其次听到鼓声的,敲三声作为一节。只一会工夫,鼓声便传递到一百里之外,人们纷纷起来断绝交通,把守要道。自此之后,盗贼只要行动,没有一次不被捕捉。以后,其他各州都跟着效法。而最早却是由李崇开始。
读书笔记:统治者往往容易把人民做为统治对象,和自己不是一个阵营,甚至经常放到对立面。于是当政府和人民发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政策调整去化解矛盾,而是通过压制甚至暴力手段去解决矛盾,结果是一时有效,从长远来看,危害更大。李崇能看清问题的本质,所以他能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要看清矛盾的焦点在哪里,人民的需求是什么。人民的需求其实往往并不高,只要政府不折腾,官员不贪腐,能平安的过日子,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