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学习 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卓嘎,藏族,西藏隆子人,1996年7月入党。她是爱国守边精神的传承者,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数十年如一日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国旗挂遍走过的每一条路,践行了“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的承诺。她还积极宣讲党的恩情,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卓嘎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时代楷模”等称号。

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卓嘎:我叫卓嘎,家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玉麦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距离县城不过200公里,却隔着几座高海拔的大山。我这辈子没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最主要的就是一直守在家乡玉麦。无论这里有多少人、条件多恶劣,我一直都在这儿,坚持了几十年。我和妹妹央宗赶着牦牛去放牧,在走过的地方悬挂国旗——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我们的职责。
问:您多次提到,您走戍边路是受到父亲桑杰曲巴的影响。能否讲讲您是如何受到父亲影响进而走上这条道路的?
卓嘎:从1964年开始,一直到1996年,玉麦仅有我们一户人家,当时玉麦被称为“三人乡”。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很多原来的乡亲都搬走了。家里人有过搬迁的想法,但是父亲认为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守着。
20多岁时,政府曾安排我们一家,搬到山外条件更好的地方。到了新家一看,良好的生活条件让我十分兴奋。我兴高采烈地和父亲说:“我们就在这里,不要回去啦。”父亲却一点开心不起来,他最终告诉我们姐妹:“我的梦里都是玉麦,那是我们的故乡,我们必须回去!”
一开始,我们只是赶着牦牛在山上转。有一次,父亲在家里缝制一块红布,我和妹妹还以为是要给我们做邦典(一种类似围裙的藏式服装)。没有想到,父亲最后亮出了一面红红的旗子,上面还绣着五颗星星,告诉我们,“这是国旗,是最宝贵的东西”。自那以后,我们出门放牧,都会带着国旗,走到哪里就挂到哪里,我们走过的地方都有红色旗帜在飘扬。
后来父亲出去买东西,回来都会带几面新的国旗。一直到他老了,走不动了,放牧巡边的工作交到了我们手里,我们也像他一样,走上了这条戍边路。
问:把岁月奉献给边疆,有过埋怨或其他想法吗?
卓嘎:曾经也有过不理解。因为缺衣少食、路途遥远,在玉麦生活是比较艰难的。我当时问过父亲,我们为什么不像别人一样,搬去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阿爸告诉我:“你们阿妈是在这里过世的,我们也会在这里死去。我们死后,会有人替我们守住这里,这个人,必须是中国人。”
当时我没有完全听懂父亲的话,但是我觉得他做的事是有意义的。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继续在此生活、巡边,一直到今天。21年前,父亲去世了,临终前他交代我们:“这是祖辈生活的地方,更是祖国的土地,一草一木都要看好守好。”
问:在巡边护边的道路上,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能否讲讲巡边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
卓嘎:最大的困难就是山路不好走。你看我们玉麦,现在已经有了路。但是前些年可不是这样。当时,我们要赶着牦牛从村子里出门,一直沿着河流向下游走,走到山林的深处,走到河流的远处。边走,我们还要想法子,找树杈、石头之类的东西绑国旗。
几十年干一件事,什么都习惯了。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妹妹赶着牦牛去放牧,结果突然下起了大雨。山上一下雨,河流水位就会快速上涨。我们在河谷里行走,如果遇到洪水,大概率是活不成了。所幸,当时并没有形成太大的洪水,不过我和妹妹还是被吓得不轻。
除了洪水,我们有时会遇到山体塌方、落石。绕开走,总能过得去。在山里生活了那么多年,还是有一点防灾避灾的本领。
图为玉麦巡山路。向世宁 摄
问: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祖国边疆,您觉得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怎么克服的?
卓嘎:可能与外界失联的日子是最难熬的。自打1988年接过父亲乡长的岗位,我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哪怕条件再艰苦,都咬牙坚持。那时,我开始像父亲一样翻山,为玉麦乡添置补给。我们需要穿一种牛皮制的长筒靴,靴子很长,几乎要到膝盖。每次穿都要系上长长的鞋带,把鞋口死死扎住。这样的设计,主要是防止过雪山时,雪灌进鞋子里。冬天,大雪铺满了日拉雪山,雪没过了小腿肚。走在雪上必须时刻注意,就怕一脚踩空,雪通过鞋口渗进来,那样有可能把脚冻坏,导致无法行走。
每次走过这里,我更担心的是雪崩。因此为了避免风险,我们必须尽可能少地穿越日拉雪山,那么进城必须一次采购尽量多的物资,然后全部运回来。进山的路只有不到一米宽,牦牛只能走成一排,我紧紧地跟在后面,看着头顶的积雪和脚下的悬崖,常常是胆战心惊。
时间的选择也有诀窍。为了避免雪崩,穿越雪山时我们一般选择最寒冷的时间出发,天气越冷,雪崩的可能性就越小。行走时,雪山上的冷风直往脖子里灌,我们就用布把头、脸和脖子都包起来,以此抵挡冷风。
每次运送物资,这样的路要走一整天。晨光熹微时出门,日落甚至到深夜才能回家。鞋子坏了,我就用牛毛织成线,一点点把破开的鞋子缝好,直到再次开裂,最终无法修复。一个冬天过去,我一个人就能穿坏两到三双牛皮长靴。每年冬天都是如此,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几十年。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您觉得家乡玉麦有什么变化?乡亲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卓嘎:玉麦现在完全是一幅新面貌,大家的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变化。2017年起,国家投资超过5亿元,总里程50公里,四季保通的柏油路开工建设,现已全面通车。我们去县城或着其他地方,再也不用徒步翻越雪山。国家电网进驻,家家户户实现WiFi覆盖。走在玉麦的街头,能感觉到这是一个繁华的山间小镇。如今,玉麦乡已经有67户240人,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848元,为了买物资需要跋山涉水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问:您是怎么想到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您和妹妹央宗回信,当时您的心情如何?
卓嘎: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到边远山区看望慰问群众,于是就萌生了向总书记汇报我们生活很好的念头,没想到总书记真的给我们回信了。
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和妹妹回信,肯定我们父女两代接力为国守边的行为,感谢长期为守边固边忠诚奉献的同志,勉励广大农牧民扎根边陲,守护好国土,建设好家乡。当时,西藏自治区的工作人员带着总书记的回信来到玉麦,一字一句给我们读起总书记的嘱托。
我和妹妹兴奋极了。通过工作人员的翻译,我们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守边工作的充分肯定,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总书记特别提到了我们的父亲。作为子女,能有一位一生把爱国守边当做志向的父亲,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这句话我们一直记在心里,也尽力落实到每一个行动中。这几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把玉麦建设好、把祖国的领土守好。
问:去年,您荣获“七一勋章”。您觉得这对您有何影响?
卓嘎:对我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精神鼓励。我的父亲是党员,我也是党员,我们守边的精神和党员的职责使命是高度统一的。“七一勋章”属于每一个在玉麦守边的人,是对我们这个群体的肯定。
这份荣誉也让我们玉麦的名气更响亮了。现在,玉麦乡的游客络绎不绝。哪怕路途如此遥远,大家都想来看看。我们这里很多家庭都开了客栈。去年七一前,玉麦可以说是一房难求。我父亲的故居也被改成了展览馆,用来展陈玉麦的守边故事。
问:如今,越来越多新一代守边人正在玉麦茁壮成长。您觉得这会给玉麦的发展带来哪些变化?
卓嘎:我的大女儿巴桑卓嘎毕业后回到玉麦就业,侄子索朗顿珠是玉麦乡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就业,担任玉麦乡玉麦村第一书记。他们成了建设玉麦、发展玉麦的有生力量,也将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事业,帮助玉麦发展得更好。
现在,玉麦有不少搬迁来此的外来户,他们的到来让玉麦有了更多人气,人口增加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如今,我们有了乡镇卫生院,小学也能定期开学。玉麦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各项公共服务也更加便利。
问:您今年已经61岁了,对于退休生活有什么打算?
卓嘎:在我看来,守边工作没有退休。虽然我已经卸任了一些职务,但是只要生活在玉麦一天,我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玉麦守边人。
今后可能走不动巡边的路了,但有后来者接替我们继续走。等闲暇时,我想给大家讲讲红色故事,做好玉麦守边精神的传承,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份事业。
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评论部思聊工作室
视频拍摄:
西藏电视台
视频制作:
西藏电视台 人民视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津东方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明示、暗示和承诺,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津东方尊重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并致力于保护原著版权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添加客服微信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如需转载本文,请在显著位置注明出处(津东方网站,以及文章链接): https://www.luozaitianjin.com/read/dang/9008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5220053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830227852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