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费难收?解决物业管理问题当有系统观念
物业服务看起来是“小问题”,却是关系到基层治理和群众福祉的“大民生”。近年来,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呈现易发多发态势,有些业主不按时缴纳物业费,有些物业公司无法提供让业主满意的服务,相关问题屡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对此,从不同维度分析,形成不少观点,比如法律法规不完善、社区党建弱化、市场监管缺位、业主委员会功能滞后及纠纷调解机制不健全等。在实践中,一些对症下药的措施有一定效果,而寻求治本之策,还需从更大层面思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现实中,很多物业管理问题都不是偶发、单发的。比如小区公共区域年久失修问题,其中有部分住户生活习惯和公德意识的因素,有物业公司不作为、慢作为的因素,还有一些地方公共维修基金申请困难的因素。诸多因素累积起来,使得不少业主们选择拒缴物业费,由此也引致物业公司营收下降,服务意识和质量随之下降,并形成恶性循环。可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得了标治不了本,相关部门必须要把物业管理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去抓。“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物业服务监管,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完善城市社区居委会职能,督促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职责,改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具体来讲,一方面要“硬监管”,比如坚决遏制停水停电、甚至“胶水堵锁眼”催缴物业费等违法行为,依法处置恶意拖欠物业费、严重违背业主义务的行为。另一方面要“软促进”,比如完善招投标制度、强化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红黑名单”、推动优胜劣汰,探索创新物管会与业委会的良性互动。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0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从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健全业主委员会治理结构、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发展生活服务业、规范维修资金使用和管理、强化物业服务监督管理6个方面对提升住宅物业管理水平和效能提出要求。落实好这些要求,才能形成合力,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破解多元主体利益困局。在数字时代,给物业管理插上智慧的翅膀,促进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发展,是协同高效改革的重要内容。对物业方来讲,用好新技术和大数据,可以更低成本为业主提供更高效能、更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也便于各项服务指标的量化观察,为可能出现的纠纷调解、诉讼仲裁打好基础。对监管方而言,发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作用,便于对收费标准、资金使用、效果反馈等进行更直观、更主动、更及时的监督和优化。其实,信息化的服务与监管就是一个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居住需求、更好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系统,要尽快建好、用好。停车难、下水堵,楼道乱堆乱放、小区私搭乱建……这些关乎群众生活质量的民生事,需要一件件管好,并统筹考虑短期解决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切实推动物业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津东方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明示、暗示和承诺,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津东方尊重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并致力于保护原著版权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添加客服微信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如需转载本文,请在显著位置注明出处(津东方网站,以及文章链接):
https://www.luozaitianjin.com/read/ca/9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