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随笔杂谈:“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追问

随笔杂谈:“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追问

随笔杂谈:“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追问

下面,津东方(微信公众号:津东方;网址:www.luozaitianjin.com)就给您带来详细的信息,有需要的朋友快来了解一下吧。

1 缘起:
阴阳互根,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阳极似阴,阴极似阳。这些词很多人在说,很多文章都在引用,大多数说起来都是浮皮潦草,一带而过,貌似正确,但是,最终在临床上,我们必须有确切的依据,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以指导临床用药,否则就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套话、屁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仲景的伤寒金匮中,阴阳二字只是普通代词,一定要到具体条文中,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具体所代指何意,可参看本订阅号曾发过的文章:扫盲:中医的阴阳
中医是最朴素的医学,所以,为了继承并发扬中医,必须坚决反对把中医神秘化,一定要用最直白的话解释中医,一定要能应用到实际临床中。
因此,本着钻牛角尖,坚决反对随文演绎、模棱两可抹稀泥,斗胆讨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到底什么意思。
2 目前看到主要有两种观点:
2.1 坎中求阳,离中求阴:
郑钦安
为坎卦☵,两个阴爻中有一个阳爻,肾为阴脏,藏真阳,补阳重在补肾阳;阴中求阳,即在肾中求阳。即“阴”指肾脏,“阳”可以理解为振奋人体机能,补肾阳而恢复人体机能。
为离卦☲,两个阳爻中有一个阴爻,心为阳脏,藏真阴,心主血,补阴重在补心血。阳中求阴,即在心中求阴。即“阳”指心脏,“阴”指津液、血液,补心血而恢复人体机能。
2.2 药中求阴阳
阴中求阳:在大量滋阴药中稍加阳药。
阳中求阴:在大量阳药中稍加滋阴药。
目前,更多的人基于此在用药。网上有很多关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文章,常常以:小建中汤、金匮肾气丸、薯蓣丸、大补元煎、左归丸、右归丸作为代表方讨论。
3 起源:
3.1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互相对立、互相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 万病不治求之于肾,肾是万病之源,百病生于肾,治病求本从肾论。
3.2 张景岳及命门学说(只节选部分)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命门学说的学术思想最为丰富,同时也是争论最多,至今尚未能统一的重要理论。命门作为一个独立的脏腑,最早见于《难经》,为右肾的代称……其左者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然而,自汉代到北宋的一千多年间,命门学说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始终只被当做肾脏的一部分来看待,肾命一家。
张景岳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对于命门学说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及阐发,提出“水火命门”学说……成为明代命门理论的集大成者。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目前,绝大多数人基本认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出自张景岳,基于阴阳互根。尤其自从张景岳,左归丸、右归丸,该理论基于左右两肾,也即张景岳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都是求于肾,只是分左右。
但是,在用药上,现在网上很多观点,阴中求阳,反倒是在一堆阴药中夹杂少许阳药。早已忘记了左右两肾!
4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经常用来举例的方子:
小建中汤、金匮肾气丸、薯蓣丸、大补元煎、右归丸、左归丸,这几个方子经常被一些文章用来举例,论述“阳中求阴”和“阴中求阳”,下面看看这几个方子,逐个分析:
4.1 小建中汤及相关原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100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2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胡希恕:第100条,先与小建中,不差者,小柴胡主之。此基于“……先温其里,乃攻其表……”的大原则,和小柴胡证相比,小建中汤证属里证,故而先温里,大量用甘温之饴糖既温里又滋阴,南方一些地区,产妇使用醪糟鸡蛋补气血。
金匮:6 血痹虚劳
13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本条,机体虚劳,也就是沉衰,需要振奋机能,才能产生津液。
倪海厦:仲景只补阳,阳回,津液自回。即:身体机能恢复,机体自我产生津液。
阳回,津液自回,具有类似思想的条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29、……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
30、……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
得之便,咽中,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这里的“”指,恢复胃才是根本,保胃气存津液,是最重要的。
再补:……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还有一种观点是“……因未加附子参其间……”,因为“未加”附子,导致了漏汗亡阳,参看如下条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20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太过,也可能桂枝证误用了麻黄汤(胡希恕发汗二字一般都是指麻黄汤),此时用桂枝加附子汤挽救,在桂枝汤基础上,再加炮附子一枚。
金匮:7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附:<千金>生姜甘草汤,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甘草汤:生姜五两,人参二两,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
胡希恕:咽,大量用姜、枣、草、人参健胃生津,津液最终要来自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金匮:15 黄疸
22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22 妇人杂病
18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 炙甘草二两 大枣12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补充
小建中汤,既可看作,在桂枝汤基础上,芍药加倍,大量用甘温之饴糖一升(200毫升);还可看作,桂枝加芍药汤,再加甘温补气血之饴糖而来,参看桂枝加芍药汤原文:
279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4.2 肾气丸及相关原文:
金匮:6 血痹虚劳
15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附方为肾气丸。
金匮:痰饮咳嗽
17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金匮:13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3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金匮:22 妇人杂病
19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胡希恕:肾气丸这个药主要的是它能恢复机体的机能,使这个输尿管不曲曲折折,水道通了,那自然这个小便也就利了,肾气丸里有利小便的药,但是它是起强壮作用,所以八味肾气丸,你要去了附子就不起作用了,附子这个药它能够增强机能。像这个妇人阴吹,妇人子宫下垂用八味肾气丸的机会也很多,它就是组织太松弛了,肾气丸它能够恢复这个机能,肾气丸它对下焦虚衰是起作用的,古人对肾气丸这个名字起得也好,阳痿不是补不得,也有这种阳痿真正是下焦虚衰的,用肾气丸也有治好的。八味肾气丸如去掉桂附就叫六味地黄丸,就没有用,就起不了助肾气的作用了。咱们补肾还单就用这六味,后又出了个十味地黄丸(不屑)。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炮附子 各一两
三补三泻,用少量附子振奋机体的机能,桂枝助膀胱气化利小便。
后世有人用肉桂替换桂枝,为桂附地黄丸,加强温里作用,其利小便作用减弱。
4.3 薯蓣丸及相关原文:
金匮:6 血痹虚劳
16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薯蓣丸:薯蓣三十分,当归 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4.4 大补元煎
组成:人参少用10克, 山药炒6克,熟地用6~9克,杜仲6克,当归6~9克(若泄泻者去之) ,山茱萸3克(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6~9克,炙甘草3~6克
功用:救本培元,大补气血
主治:气血大亏,精神失守之危剧病证
4.5 左归丸
组成:大怀熟(地)八两(240g) 山药炒四(120g) 枸杞四两(120g) 山茱萸四两(120g);川牛膝 酒洗 蒸熟 三两(90g);菟丝子制,四两(120g);鹿胶 敲碎、炒珠,四两(120g) ;龟胶 切碎,炒珠,四两 (120g)无火者,不必用。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真阴不足。头目眩晕,腰疫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渴欲饮水,舌光少苔,脉细或数。
4.6 右归丸
组成:大怀熟(地) 八两(240g) ;山药 炒,四两(120g) ;山茱萸 微炒,三两(90g);枸杞 微炒,四两(120g) ;鹿角胶 炒,四两(120g);菟丝子 制,四两(120g);杜仲 姜汁炒,四两(120g);当归 三两(90g) ;肉桂 二两,渐可加至四两(60-120g);制附子 自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60-180g)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或阳萎遗精,或阳衰无子;或大便不实,甚则完谷不化;或小便自遗;或腰膝软弱,下肢浮肿等。
5 最后
窃以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可能郑钦安的观点更具参考价值。
阳中求阴:心为火脏,为阳脏,主血,阴中求阳,适用于血虚而导致的阳虚,补心血,既能补阳。
阴中求阳:肾为水脏,为阴脏,主水,水就是气(参看水气病篇),万病不治求于肾,穷必及肾。
附:<郑钦安医书阐释>:医法圆通卷二:反胃截图:
关于金匮肾气丸:有人说补阳,有人说滋阴。还经常被说成阴中求阳的典型方剂。王雪华讲金匮:此方在<方剂学>里,有时说滋阴,有时说补阳,它自己就打笔墨官司……(此处略)。
窃以为:金匮肾气丸滋阴,连续吃一段时间自会知道。
还有,如果阴中求阳就是在一大堆偏阴性的药中略加补阳药,那么如下几个方子如何解释呢?难道也是阴中求阳???
金匮:18 疮痈肠痈浸淫疮
3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 排脓散方:枳实十六枚,芍药六两,桔梗二分,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合令相得,和服之,日一服。
  • 排脓汤: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日再服。
薏苡附子败酱散,也用附子,难道也是阴中求阳???此外,还有很多寒温并用的方子,比如:附子泻心汤、栀子干姜汤……难道也要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来解释???
胡希恕: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散、排脓汤,要想顺利排出体内垃圾,总要加一些振奋机能的药物,身体机能振奋起来,加速对物质的新陈代谢,推陈致新,吸收新物质、新营养,排出体内垃圾。
唐容川:这几个方子,都加行气药,以助运化,加速排出。
倪海厦金匮:2 痉湿暍篇:25 太阳中暍……曾讲过一个医案:……最难突破一点在哪里?……何为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后来我经过案例真正了解到,这个是要诸位突破的,……临床上有一个一家三口人……我就开始了……五两(石膏),一剂哦,五两!……我说奇怪了,不对,“阳极生阴”,全部是热证,结果我开始,把石膏拿掉,开生附子……想到了。它已经是极热,让它热极,它会生寒。把处方拿掉,换成生附子,……。极其遗憾的是,倪师并没有讲根据什么具体症状,认为是“阳极生阴”,试问:让我们这些后学者如何运用于临床???
胡希恕讲伤寒论:211条:发汗多,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讲过一个医案(略附部分文字):……记得这个人是山东人,姓马,很小岁数,二十多岁,……这人骨瘦如柴,……瘦得没了,就是因反复发汗。我一看在我之前也请了一个中医,方子是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也是好大夫开的……现在就一个法子……用大量白虎加人参,人参起码用西洋参一两,用大量人参,大量石膏……。
窃以为:该医案,能否使用小建中加人参、石膏呢?新加汤加石膏?
另外:实在忍不住要吐槽一下,在网上居然看到这么一段,大家说,这个标题对吗???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我会经常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想法,如果喜欢,一定要记得关注、点赞、在看、并转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来源:为仲景继绝学

扫盲:中医的阴阳

阴阳五行,迷信者有之,质疑者有之,尤其一些中医黑,完全不了解,只是凭感觉,为了黑而黑,实在是可发一哂,今天特地为大家扫扫盲。走近它!了解它!
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简单理解,积极的,向上的,明亮的,属阳,消沉的,向下的,黯淡的,属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第五版教材。
我们的文化偏于尊古、崇古、泥古,习惯于把古人的东西,往神秘、高大上整,遥想古代没多少汉字,仲景刻竹简,手腕子直发酸,少写一个字就能省下不少力气,所以经常用阴阳二字,来代指一些东西。
在伤寒金匮中,阴阳二字只是普通的代词,千万不要神秘化,千万不要理解成固定的东西。具体在不同的条文中,指代不同的意思。
有时指部位,
有时指寒热,
有时指表里,
有时指前后,
有时指脏腑,
有时指营卫,
有时指虚实,
有时指快慢,
有时指脉的浮沉,
有时指切脉的浮取沉取,
有时指脉的有力无力,
有时指正气与邪气,
有时指机能的沉衰与亢奋,
有时指体内津液的充足与不足,
有时指有形与无形(比如积聚)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
在此不可能完全枚举,切记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每个条文具体所代表的意思,更关键阴阳是相对,某条文可能用“阴”指代,下一条文可能就用“阳”字指代,就好比“它”这个字,不结合上下文,很难知道“它”具体代表什么意思。在本文最后,会附上两张伤寒论原文截图,供大家体会一下。
额外提一句,有时“寒”字也作为代词使用,有时指邪气,有时指水饮,就不再详述了。
最后,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另外,征集中医黑的观点,以及平时人们对中医有误解的方面,我会一一进行分析,并分享给大家,跟大家一起探讨,也会经常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想法,一定要记得关注、点赞、留言、并转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附部分伤寒原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津东方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明示、暗示和承诺,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津东方尊重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并致力于保护原著版权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添加客服微信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如需转载本文,请在显著位置注明出处(津东方网站,以及文章链接): https://www.luozaitianjin.com/live/jk/zy/9329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5220053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830227852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