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集聚优秀人才。加大对新近全职来津就业、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启动支持力度,成长潜力特别突出的留学回国人员申报人才项目,可适当放宽年龄、海外经历、回国时限等要求。通过举办世界智能大会、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大力引进人才。采取揭榜制、挂帅制、科研众包等方式,征集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人才和团队。
加快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在实施人才培育专项、建设高端产业平台等方面,精准打出“组合拳”。依托前沿科学技术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科学中心,集聚和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入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培养造就一批能够跻身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围绕制造业立市目标,出台重点产业人才支持政策,加快打造集成电路产业、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产业、具有国际比较竞争优势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高地。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企业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设,加强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示范企业建设。
精准扶持人才创新创业。建设科研创新领航区,推进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发挥重大科研设施“筑巢引凤”作用。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区、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京津医药谷”和“信创谷”等,深入推进产教城融合发展,支持中心城区聚焦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专精特新”众创空间。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业绩突出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下一级职称等限制,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对高校、科研院所全时全职承担国家和全市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或项目工资制。建立更加顺畅的人才流动机制,设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快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实施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提供人才贷、人才投、人才险等创新产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
营造人才发展生态体系。升级“海河英才”网站,实现政策发布、岗位征集、人才对接、项目合作“一网统览”。建立“海河英才之家”,定期开展主题沙龙、学术论坛、成果展示等活动,搭建资本对接、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平台。建立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开发推出“海河英才服务码”,实现人才服务项目“一码集成”。强化人才安居保障,多渠道规划建设人才公寓。为企业家和创业人才接转、存储和使用人事档案等提供专属服务,为符合规定的领军人才办理医疗保健证,在定点保健医院享受相应医疗保健服务,保障领军人才子女入学权益。(通讯员 津组)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