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一线城市竟成断供重灾区:刚需都去哪儿了?
当下的中国楼市,正在崩塌中:深圳二手房成交价正在向腰斩靠近。
刚需去哪儿了?
丈母娘需求去哪儿了?
深圳房价正在腰斩化
中国楼市的领跑者深圳,素以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和需求旺盛而著称,然而在强调控之下,这一切都是“虚空”:深圳楼市正在北三县化。
2021年11月二手房住宅成交量从10月的不足2000套向上微涨至2211套时,一些人开始叫喊道:深圳可以抄底了。
不过,12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量环比下降至2076套,犹如一盆冷水,硬生生地浇灌在抄底者的脑壳上。
在僵持了近八个月之后,深圳二手房成交端(不是挂牌价,而是实际的成交价),房价开始全面崩塌。
乐有家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11月,深圳二手房市场近六成的房源以接近二手房参考价成交。甚至在预期改变或高杠杆爆雷的压力下,一些二手业主以低于二手房指导价的售价恐慌式出逃:据媒体公开报道称,2021年12月27日,深圳市龙岗区一套71.14平的二手房,以不足3万的成交单价售出。最终成交单价比该小区的二手房指导价还低了2000多。因此该套房的二手房指导总价为227万,而成交总价只有214万。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2月8日出台的深圳二手房指导价,普遍比当时最高点时的市场价低了30%-50%。据此可以初步判断,当下的深圳二手住宅成交价,普遍比最高点时下降了30%-50%。
与房价的崩塌相一致的是,2021年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为40699套,同比2020年的95273套减少了57.3%,降幅超过腰斩,这是2007年以来的成交新低,且也是过去15年来同比跌得最狠的一次。
可以确定的是,以目前深圳二手房市场近2000套的月成交量,深圳房价降价的声音还会在空中再飞一会儿。
再过几个月,除了环京,深圳会成为另一个房价腰斩的地方,这几乎已是“肉眼可见”。
与二手房市场轰隆隆地降价声相呼应的是,深圳新房市场开始比降。
A,2021年 12月11日-1月3日期间,深圳罗湖区某公寓新盘推出了“买一套送一套”的促销方案:购买指定大户型送指定小户型一套。
B,深圳罗湖区某新盘在2021年12月18日到2022年1月20日期间推出了促销方案:备案价+装修+再减80万。
C,深圳光明区某新盘推出“首付分期”,而对于一个习惯于全款抢房为主的城市,“首付分期”已是深圳新房市场绝迹多年的景象。
已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深圳房价,其利空的雷声还在不断袭来:
首先,业主端的断供声不断响起。
深圳号称中国炒楼第一城,楼市的投机色彩绝对是NO.1的存在。而在房价爆跌的背景下,投机性强代表着更响亮的断供潮。
数据正在佐证这一切:截止1月5日,深圳仅在阿里拍卖一个平台上的法拍房数量已达10043套。据业内估计,包括其他平台,目前深圳法拍房数量可能已达几万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直被楼市圈吐槽的燕郊开发区,截止1月5日,阿里拍卖上的法拍房数量只有157套。也就是说,在阿里拍卖平台上,深圳法拍房数量是燕郊的64倍。
其次,新房供应量还在增加中。
伴随成交量的极速萎缩,深圳楼市的库存量快速攀升:近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百城住宅库存报告》显示:截至11月底,库存同比增速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包括韶关(57%)、惠州(43%)、东莞(41%)、深圳(38%)、保定(37%)、承德(32%)、洛阳(32%)、宁波(32%)、徐州(28%)和柳州(27%)。其中深圳楼市库存量增速排名全国百城的第四名,让人惊讶。
截止12月30日,深圳剩余可售新房住宅量高达28526套,剩余可售面积为297.51万平方米。而2022年,深圳新房供应量还会继续增大,因为2021年深圳住宅用地加大了供应量。
接下来一段时间,深圳楼市的天空注定仍是阴沉沉的。
全国到处环京化
灰蒙蒙的深圳楼市,便是目前“房住不炒”下中国楼市的现状缩影:环京之后,到处都在环京化。
广州楼市是另一个例证:当下的广州,到处是七折房。而伴随成交低迷的是,截止1月5日,仅阿里拍卖平台上广州法拍房的数量便高达18046套,是燕郊的115倍。所以说,相较于环京,南方的广州、深圳等城市目前才是业主弃房断供的重灾区。
放眼全国楼市,现在也是绿油油一片。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显示,2021年12月,全国100个主要城市新房平均价格为1618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2%;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5999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9%。其中,71个城市二手住宅房价环比下跌,占比高达71%。
刚过去的12月,全国二手住宅房价处于环比下跌状态的知名城市包括深圳、西安、重庆、天津、武汉、郑州、三亚等。
跌幅方面,2021年,唐山二手住宅房价年度下跌幅度排名榜首,而北海、阜阳、柳州、哈尔滨、新乡、南通、石家庄、太原和肇庆,分别排行第2-10名。需要提醒一句的是,各个城市现实层面的房价跌幅基本上都超过统计数据,背后的逻辑“你懂的”。
刚需去哪儿了?
在楼市里,刚需就是“有意愿且有能力购房的人”。相应地,有意愿但没能力购房,那叫“愿望”,而有能力但无意愿购房,则叫“没有需求”。
当下的中国楼市,一片降价声。在喧闹的降价声中,刚需都去哪儿了?
A,日益逼近的人口负增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城市已陷入或正在陷入人口负增长泥潭中,相应地,这些城市的楼市刚需正在枯竭。
B,各处传来的裁员声、降薪声、失业声等,让越来越多原有的楼市刚需,正在转变成“有意愿无能力的购房愿望”。
目前全国各地公务员掀起的降薪潮,便是这波需求端购房能力递减的缩影。
C,这几年疯狂上涨的房价,已让越来越多的刚需,因为工资上涨速度跟不上而被降级为“购房愿望”,被踢出了楼市刚需圈。
D,2021年7月后,越来越多城市房价的由涨转跌,楼市预期开始悄变,相应地,越来越多的刚需延后购房或转向租房。
实际上,刚需的本质不是“购房”,而是“有房住”,只是过去这么多年,因为房价一直向涨,所以刚需都急于以“购房”来满足自己“有房住”的刚性需求。伴随楼市预期的转变,不少“有房住”的刚性需求必会转向租房市场,因为“租房”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解决这个需求的。
E,伴随楼市预期的转变,大量的伪刚需逐渐消失于江湖。
“刚需”这个概念本身是有极大的伸缩性的,比如三口之家,住在一个80平的二居室里,这可以叫做刚需,换成一个120平的三居室,难道不也叫做刚需吗?住在一个3万/平的房子里,可以叫做刚需,换成一个10万/平的房子里,不也叫做刚需吗?在城里购买一套以作平时上班用,可以叫做刚需,在城郊同时购买另一套,以作周末或假期用,也可以叫做刚需。
区别在于,当房价向涨时,在心理的意愿层面,一个家庭的刚需房会越换越大,越换越贵;相反,当房价向跌时,在心理的意愿层面,一个家庭的刚需房会越换越紧凑,越换越实用些。
市场上一个一个家庭刚需的上述转变,汇聚起来,聚沙成塔,在整体上就会形成一股较大量的需求量变量,从而影响楼市的走向。
上半年的中国楼市,与北京等少量城市成交量的快速回暖相伴随的是,越来越多的热点城市楼市会日益北三县化,后者才是上半年中国楼市真正的主角,而前者只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