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教园为核心,发展“一核六片区”的新格局
按照生态优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作联动原则,抢抓绿色生态示范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会展经济功能片区和天津市“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战略机遇,进一步强化海河教育园区核心支撑作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园区载体作用,提升土地产出效益,统筹推进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园区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关联化方向发展,构建以海河教育园区为核心支撑的“一核六片区”发展新格局。
一核
海河教育园区: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以及职业院校等高校科教资源为依托,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拓展产教融合新经济场景,打造创新资源集成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增强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成为创新发展聚集区的“样板”工程和津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六片区
津南经济开发区: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聚焦智能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汽车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业态,巩固提升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优势,西区重点引育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5G等智能科技企业,东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和海洋工程装备、医疗器械、新材料、现代轻纺等行业。大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持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
八里台工业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智能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医疗器械、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实施串链补链强链工程,加快推进华录未来科技园、中电科新材料产业基地、普信模具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华录BE数创空间、天大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孵化平台作用,高水平推进重大科研设施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以智能科技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京津冀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
双港工业区:以新动能引育为抓手,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服务等行业,加快推动锦联新经济产业园、恒生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引进策划运营、创意设计、总部经济、高端商务、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构建以会展经济为特色的都市型工业区。加快培育引进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构建数据集成、技术集成、系统集成、平台集成为一体的全流程服务链条,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撑,打造新动能引育集聚区。
海河工业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聚焦智能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强化精准招商、平台招商,推动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智能化装备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大力提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整体水平,推动生产制造方式向数字化、精细化、柔性化转变,加快引育会展服务、总部经济、智能制造、数字信息等领域的重点企业,配套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综合园区转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小站工业区: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聚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重点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工业阀门、压力容器制造、绿色建材等行业,加快引育重大成套设备制造、智能测控装备制造、节能研发与技术服务等领域重点项目,培育壮大节能装备制造及系统集成、节能服务业,配套发展检验检测、安全环评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以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高端阀门制造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对高端项目的吸附力和承载力,打造以节能环保为特色的智能制造生产示范区。
滨海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以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核心,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展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通用设备制造、工业阀门等领域,大力引进总部经济、文化创新、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政策向产业、企业集聚,加快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着力在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不断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打造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引领区。
摘自: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津南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