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也有“教材”了?宁河区这里区域特色凸显
日前,宁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劳动实践》通过区级审查,进入全区中小学校,学生人手一册,让宁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门课程第一次有了“专用教材”, 也让全科渗透、将劳动教育思想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了“连接体”。据了解,这也是本市第一个成体系、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后,劳动教育在国家战略上不仅要求成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思政+知识+实践课”,更要成为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状态。2021年7月教育部出台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加强专业研究和指导”中提出 “组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基于劳动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写要求,体现‘一纲多本’,满足不同地区学校的多样化需求……”。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体美劳教研部负责人王保胜告诉记者,针对地方教材立项、编写、审查、出版费时较长,编校本教材对很多学校来说“力有不及”、易“碎片化”的现实,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积极立足职能、发挥优势,整合区内骨干力量,在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的指导下,与北师大出版社联合研发区本“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劳动实践》,努力成为“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写要求”的落实者,作“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之间的最好“接口”和“驱动器”。
生成具体的“资源包”和“客户端”
王保胜表示,部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根本遵循”。把《纲要》生成具体的“资源包”和“客户端”,才能让劳动教育课程更有可操作性、更好地服务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劳动实践》应运而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时间紧、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宁河区教育局决定由区教师发展中心与北师大出版社联合研发,并成立了编委会。为了尽快让域内广大师生使用,编委会决定严格按照《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标准编写、校审,但不命名为《指导手册》以缩短各种中间环节“走件”时间,定位为“区本劳动教育资源”,实质上可以起到《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作用。据了解,北师大和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分别成立了编写组,北师大编写组负责通用内容,区编写组负责本土内容,分别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研发编制。
王保胜告诉记者,宁河区区本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定名为《劳动实践》,以文本形式出现,共19册。其中1~8年级每个年级分上下册,9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各全一册,每册6至10课,内容为通用内容+区域本土内容。19册全部围绕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设计内容。义务教育阶段17册设置自立自强、关心关爱、传承创新三大模块。“自立自强”模块围绕认识劳动者、清洁打扫、收纳整理、营养烹饪等系列主题,引领学生遇见更加自信、独立自主、具有责任感的自己。“关心关爱”模块围绕关爱他人、社会和自然环境等主题,引领学生成为心中有爱、肩上有责、乐于奉献的人。“传承创新”模块融入区域特色,结合衣、食、住、行、艺等领域设计了序列化的主题活动,引领学生爱家乡、懂感恩、爱劳动、知传承、会创新。每一模块内容不仅要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的深入而领悟“技进乎道”的劳动文化,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和坚持正道、遵守法度的劳动品质。每课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都是“探究学习”,第二环节体现模块特点依次为“亲力亲为”“真心行动”“动手实践”,第三环节都是“反思拓展”。渐进引导学生们在每一课手脑并用、全身心参与,在动手实践中进行学习和锻炼,在劳动过程中掌握技能、塑造精神、磨炼意志。同时,注重基于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以便帮助大家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提升和完善学生们的劳动素养。
普通高中2册则从劳动培育技能、劳动创新思维、劳动助力成长、劳动奠基未来等几个维度,通过劳动价值观和设计与制作实践两个专题,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劳动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伟大意义,鼓励创造性劳动,拓展学生运用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经历,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让区本“教材”
更专业、更标准、更完善
记者了解到,在《劳动实践》中,有很多体现区域特色的内容,基本都来源于宁河区内的“非遗”项目和学校特色项目,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传承创新”模块和普通高中重点体现。那么如何来保证这些区域特色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这就不得不提到宁河区采取的研发模式了。
据介绍,在研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内容时,宁河区采取专业人士编写、教研员把关,专业人士与教研员研讨审核的方式。涉及剪纸、秸秆扎刻、泥塑、木版年画、木雕、根雕、河蟹面、烧鸡、陶艺、传统酿造等内容,宁河区聘请了区内市级和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编写;涉及小书签、苇编、葫芦雕、职业规划等内容,则由形成校本特色的指导教师、教研员编写。编写组给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提供模板请其完成初稿,教研员再按照教材标准修订,每一课学做1~2个具体作品,其中一个是较为简单人人能做的,另一个则是稍有难度的艺术品。在整个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多次实地考察,与编写者(“非遗”项目传承人等)研讨编写和课程落实问题。另外,在目标设计上,也体现了全体和个体,让全体学生知道本区有这个“非遗”项目,让个体有天赋有热爱的学生能认识、感兴趣、肯钻研。
据了解,宁河区教育局、区教师发展中心明确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与目标、课时与途径、队伍与资源、评估与责任“四落实”。历经一年、十易其稿的区本课程资源《劳动实践》终于应运而生,也标志着宁河区的劳动教育发展驶向了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