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文 人民日报最新时评8篇范本,绝佳作文素材!

人民日报最新时评8篇范本,绝佳作文素材!

人民日报最新时评8篇范本,绝佳作文素材!

要想在高考的时候语文作文拿高分,怎么能不提前准备一下素材呢?今天,高考君给大家带来了2021年12月人民日报时评8篇范本,看完记得收藏起来。

1

薇娅偷逃税被罚:
加强监管,是为了给发展划好轨道

曾校 2021-12-20

近日,网络主播黄薇(网名:薇娅)因偷税逃税,被税务部门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新闻一出,引发舆论热议。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据披露,对于个人偷逃税等违法行为,薇娅一方面进行了自查,并到税务机关提交补税申请;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隐匿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进行虚假申报偷逃税款。这不仅扰乱了税收征管秩序,也危害到国家税收安全。

税务部门坚持依法依规、宽严相济、过罚相当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其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处罚,可以说坚决维护了国家税法权威,彰显了规范网络直播行业的决心和力度。

网络直播不是法外之地。作为知名头部网络主播,薇娅粉丝众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遗憾的是,在依法履行公民纳税义务上,她没有作出应有示范。

要知道,流量面前,法律不会打折;法律面前,流量不能放纵。不管是谁,都别揣着侥幸走钢丝!越是拥有极高流量的网络主播,越要带头知法、懂法、尊法、守法,努力做好表率,积极传播正能量。

不可否认,火热的直播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推动直播经济繁荣发展。同时,税务部门也先后查处了多起偷逃税案件。

对新经济新业态的监管,是为了督促其不断完善、不断规范,这是行业发展所需,也是社会责任所在。既鼓励其创新与发展,又规范其行为与责任,才能让包括直播行业在内的数字经济能行稳致远。对于直播行业从业者来说,既要抓住行业风口,又要规范自身行为,如果走歪走偏,主播再“头部”恐怕也难回头。

相比传统行业,直播行业在从业人员、企业财税处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制度化程度有所欠缺。正如专家分析,网络直播收入来源五花八门,收入性质划分存在模糊地带,这在客观上加大了税收征管难度。弥补行业这一短板,需要相关各方凝聚合力。

无论是相关部门出台《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对直播营销平台、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等进行规范;还是平台压实监管责任,督促协助主播依法依规办理纳税申报,只有政府、平台、企业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直播经济才能始终在正轨上平稳运行。

“错了就是错了,我愿意为我的错误承担一切后果,对不起!”薇娅的公开致歉,足以引起相关行业从业者的警醒。任何业态模式的运行,都必须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直播带货等新经济新业态的规范化发展也是如此。

把牢价值准则、加强行业自律,在为消费者带来更好产品和体验的同时,依法履行各项责任和义务,主播们才有可能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收获更多点赞和掌声。

2

防范以“爱”为名的伤害,警惕脱离职场的风险

中国妇女报 樊宇 2021-12-19

近日,王力宏宣布离婚,其前妻李靓蕾在微博发布长文,控诉王力宏种种不端行为,引发关注与热议。

在聚焦明星德行的同时,此次的网友议论还指向了一些令人深思的公共议题:全职主妇的“绝望”处境。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参与率的提升,“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几已成为历史,但“照顾家庭是女性的事”这一成见的扭转却不那么容易。

而在“星光”的包装下,做他背后的家庭主妇甚至成了某种“幸福神话”。在这样的婚姻关系中,妻子不乏通过放弃职业来换取美满家庭,最后落得幻梦一场:育儿与家庭照料成了妻子的独角戏,她的付出和牺牲被视作理所应当,甚至会陷入被控制与伤害中。在某种赞美和粉饰下,全职主妇失去了自我实现的机会,也没能得到最初希冀的爱与幸福。

选择不选择当全职太太,是个人意愿,但是女性参与职场,保留职场的竞争力,还是最有安全感的选择。个人选择放弃驰骋职场,退守家庭之后的经济与思想独立来自何方,独立家务照料能否得到足够的尊重,在经济与社会资源上处于劣势的女性能否获得身心安全与平等地位,能否在遭受伤害时得到应有保护,能否在职业中断后再有机会重返职场,将有赖于相关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整个社会性别文明的进步。

家庭是推进性别平等的重要场域。无论明星还是普通人,情感婚姻都绝不应当是以“爱”为名、滋长落后性别观念的陈腐温床。

在男女平等已成共识的今天,我们需要风气清朗的社会环境,需要健康先进的性别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外化于行,更需要在女性追求全面发展、自我实现的道路上,给予其更多的助力、支持与尊重。

3

玲娜贝儿,为什么这么火?

周珊珊2021-12-21

“玲娜贝儿就是我的互联网亲女儿!”“又是被迪士尼顶流女明星迷晕的一天!”……你或许不是玲娜贝儿的粉丝,甚至没去过迪士尼,但你肯定听过她的大名、刷到过相关报道,或者看过她的短视频、用过她的表情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火遍全网的玲娜贝儿。

玲娜贝儿,是迪士尼“达菲家族”的新角色,一只爱冒险的小狐狸。时至今日,玲娜贝儿“诞生”还不满3个月,但去迪士尼与她互动30秒需要排队几个小时;周边产品发售后秒空,导致官网数次崩溃,黄牛价炒到数十倍;已斩获几十次热搜,数万超话粉丝……

不知道、不喜欢的人觉得难以理解,喜欢的人则是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两边态度截然不同,但指向了同一个问题——一个玩偶角色,究竟为什么这么火?

可爱的外观与个性设定无疑是直接原因。圆脸蛋、大眼睛、高额头、小下巴……玲娜贝儿完全符合“婴儿图式”的长相,足以俘获人心。再加上粉红色、毛茸茸、大尾巴等元素,正中萌点。如果说“萌”是很多玩偶角色的共性,那么玲娜贝儿被官方设定赋予的“聪慧、敏锐、充满好奇心、热爱思考”等特点,则更加多元、更有差异。

不同于其他玩偶的乖巧本分,玲娜贝儿会生气、会撒娇、会捣蛋,让人眼前一亮,丰富精妙的肢体语言赋予了呆萌外表更多个性化意涵。更不用说,诞生于上海迪士尼的她,还自带“国民大闺女”的接近性和亲切感,圈住一众“妈粉”“姐粉”。

尽管玲娜贝儿没有米老鼠、唐老鸭那样的动画片作品,但她本身就是一个有待完成的“开放性文本”,还把共创的笔交到了粉丝手中。她跺着脚、掰着手指示意游客自己不叫“儿儿”,叫“玲娜贝儿”;面对过生日的游客比划出的“蛋糕”,她会接过来收好,下班时也不忘带走……这些线下的互动,都属于“二次创作”,不断丰富着玲娜贝儿的设定和形象。

而这样的共创也借助表情包、短视频等方式,不断走出迪士尼乐园、走进不同媒介,轻松完成裂变式传播。可以说,玲娜贝儿的走红,是在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辐射下,受众共同参与完成的一次文化传播。

从2018年至今已售主题商品叠加总高度相当于119座珠穆朗玛峰的星黛露,到如今全网爆火的玲娜贝儿,迪士尼多年精心培育IP的成果可见一斑。主题乐园利用自家IP吸引游客、制造话题,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北京环球影城也有因为话唠、毒舌走红的IP角色威震天。

但不论是威震天还是玲娜贝儿,前段时间因互动中是否存在言行失当而引发的争议,也都在提示我们,当IP魅力转化成商业价值,也要警惕过度营销和饭圈思维带来的不良后果。

玲娜贝儿的走红并非偶然,除了集美貌、个性与情感连接于一身,还有迪士尼的营销力量支持。而且在这条路上,玲娜贝儿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以前红极一时的诸如Line Friends的布朗熊、可妮兔,三丽鸥家族的Hello Kitty、美乐蒂等等,他们来自不同系列,也有不同的设定。正如有评论指出的,潮流玩具并非真正的稀缺产品,产品数量将会随发行方的供货意愿发生变化,而且更新迭代快、可替代性强。

说到底,我们可以尽情享受这些IP角色带来的包括“解压”“治愈”等在内的正向情感价值,但没有必要让购买天价周边、甚至控评撕番等成为自己表达喜爱、寄托情感的手段。无论是消费还是“追星”,都需要更加理性、更加冷静。

这正是:

毛绒小狐狸,卖萌能治愈。

莫让功利心,伤了童真气。

4

逢考必涨是市场,逢考暴涨是宰客

张近山  2021-12-17

 

随着考研时间日益临近,一些地方考点附近的酒店,客房价格也随之暴涨。有的直接将单价上涨10倍,有的找借口让消费者退房后再调高价格销售,有的甚至改造了非经营空间、以客房价格出售给考生过夜。

围绕“考研房”产生的不合理涨价、花式赚钱的现象,考生投诉不断;如何规范商家经营行为,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从“考研房”到“考公房”,“逢考必涨”的现象愈演愈烈。究其原因,就是一些酒店吃准多数考生在特殊时间点的住宿刚需。的确,酒店拥有自主定价权,可以根据订房率高低、市场淡旺季等因素灵活调整客房单价。考公考研之际,酒店客房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也是市场规律使然。可以说,逢考必涨是市场经济。

但自主定价不是任性赚钱,也不是随意涨价。一方面,花式毁约、强制退订、出售非经营性空间……一些酒店的行为明显与法有悖,抛弃了契约精神、诚信原则,影响到消费者自主选择、公平交易等权利的实现。另一方面,我国价格法、合同法、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中,都有类似反暴利的规定。

一些区段的酒店默契配合、哄抬价格,推动周边酒店客房价格过高上涨,均已涉嫌违法。由此而言,逢考暴涨就是宰客经济。

当市场主体越界形成不正当价格行为,必然会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治理。近日,山东省发改委称,考研房价格暴涨8倍多的济南某酒店已被查处,同时要求当地对价格上浮超过正常平均价格100%的,按哄抬价格行为予以查处。犹记同样是特殊时刻,某地下暴雨期间,一家酒店将200多元的客房直接涨到两千多元,被认定属于哄抬价格行为并处以50万元罚款。

法治生威,在于法之必行。职能部门需要厘清正常市场价格波动和恶意涨价之间的边界,该出手时就出手,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实际上,尊重消费者权益的生意,才能做得长久。某地有酒店曾在地方受灾期间提供免费食宿,群众送的锦旗如今挂满了大厅。有网友感叹:“这锦旗比什么装修都‘豪横’!”靠一时“收割”挣快钱,还是靠口碑提升品牌公信力,哪个收益更持久,这笔账对于经营者来说并不难算。放眼全国,从准备好医用口罩等防疫物资方便考生随时取用,到在考生房间放置耳塞以助放松休息,再到提前为考生规划好从酒店前往考点的路线,一些地方的酒店针对考研、考公需求推出了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

实践早已证明,越是积累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企业越是拥有持久的正向收益,整个行业越能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

目前,多地已出台有力措施,对“考研房”价格进行管控。对相关市场主体而言,这也是反省出格行为、检视经营思路的契机。

做好服务业重在以心换心,无视消费者权益的生意做不长。只有摒弃做一锤子买卖的急功近利思想,用心用情提供优质服务,以合法、诚信经营积累良好口碑,酒店才有可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5

越来越“乙”的年轻人,如何做人生的甲方?

党报评论君  2021-12-10

你知道什么是“乙”、什么是“乙里乙气”吗?最近,有网友说,工作久了,尤其是长时间在乙方公司工作,讲起话来都有很强的“乙方感”,说话做事变得“乙里乙气”。此言一出,引发众多年轻人的共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乙”这件事。

“乙”,源自于订立合同时的甲方乙方。甲方一般是指提出目标的一方,乙方一般是指负责实现目标的一方,在法律层面上,甲乙两方原本具有对等的权利义务。

但实际契约履行中,相较于乙方来说,甲方因牢牢掌握出资、验收等环节,往往占据更多主动权、更大主导地位。在这样一种不完全对等的工作关系中,产生了“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的相处模式。

一直以来,关于“甲方”的吐槽未曾断绝。从“五彩斑斓的黑”到“logo放大的同时能不能缩小一点”,从“还是得麻烦你再改改”到“还是第一版有感觉”,这些甲方的奇葩发言让人忍俊不禁,而这样不断引发共鸣的故事也在提示着我们重新思考乙方的真实处境。

不妨总结一下网友所说“乙”的画像:工作信息从不漏看,有了新消息立马回复;聊天记录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好的”或“收到”;日常生活中,最爱挂在嘴边的是“打扰了”“辛苦您了”“拜托了”……甚至还有人总结了“乙”的精髓:表面功夫要周全、放弃无谓的情绪、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抛开感情色彩不说,上述的这些特征均是有礼貌、好配合、善尽责的优点。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步入职场不久,难免需要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需要满足“甲方”的需求。某种意义上说,“乙”是初入职场获得成长的必修课。另一方面,职场中很多人并不具有“议价权”,有时候与其讨价还价、最终还得按要求办,还不如服从安排、尽快完成任务。所以,“乙”也是一种不得已的趋利避害。

只不过,举止的和善不等于人格的卑微。“百乙百顺”成立的前提应该是有选择的自愿,而非被动的“驯化”。如果“乙”抹杀了个人的所有情绪、意见甚至性格,这和“工具人”又有何区别呢?

值得注意的是,“乙里乙气”的语境早已超出了订立契约的双方。不仅是对甲方,对待领导、同事甚至朋友、亲人,也客客气气、距离感满满;不仅是工作,不少年轻人在生活里也越发客气甚至卑微。

追根溯源,无休止的加班、过不全的周末、下班后仍在处理工作信息……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被打乱,工作中的气质就有可能侵入生活。当“乙”的场景不断扩大,“甲”的对象日渐模糊,“越来越乙”就成为了一种自我挤压的无奈。

前有“搬砖”“打工人”“社畜”,现有“乙化”,这些词汇创造、流行的过程,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探索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也是在琢磨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自嘲是真,而在自嘲背后的疲惫和困惑也是真。

从“蚁族”到“乙人”,当代年轻人害怕的不仅是物质拮据带来的压力,更害怕的是失去了对自我的掌控和处事的原则;但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也不愿放弃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在这样的跷跷板上,寻找平衡点并不容易。

不过,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甲方,也没有绝对的乙方。在工作中,无论甲方乙方,都要按照契约精神,各自做好份内之事,保持专业性,不要越俎代庖、指手画脚,这是良好合作的基础要求。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换位思考、互相理解,毕竟角色并非固定,不管此时此刻是甲方或乙方,不妨尝试理解你的“对方”,因为放到更长远的视角来看,这不仅是成全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生活远远不止于工作。哪怕工作的延长线无限延伸,但从内心来看仍要保持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感。我们可以吸取乙方的良好态度和处事哲学,但不必把乙方心态代入全部生活。工作可以做乙方,但自己的人生一定要当好甲方,不是为了颐指气使,而是掌握命运主动权,主宰自己的选择并为其负责,勇于接受各种各样新鲜的挑战。

这正是:

甲非假,有理有据守章法。

乙不抑,能屈能伸养静气。

6

十大流行语出炉,哪一个击中了你?

党报评论君 2021-12-09

12月8日,《咬文嚼字》公布了2021年十大流行语。在成千上万语词中,爬梳出十个“最流行”,这一现象本身一时也成了“流行”。

网友纷纷欢乐刷屏,“小康”“鸡娃”“躺平”“破防”之类热词,仿佛一语中的,种种让人们或振奋或焦虑或困惑的亲历场景,丝丝缕缕,连袂闪回,织就标志2021的一袭衣裳……

一个越来越显著的特征,便是流行语词正在跨越“庙堂”与“江湖”、跨越代际与地域隔阂,走向互鉴互证,彼此耳熟能详。比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康”“赶考”等时政语汇,虽非发端于2021,但入选了今年的“流行语”,说明其深入人心的程度。

而网言网语的流动也很踊跃,“野性消费”“鸡娃”“躺平”之类,源于网友线上互动互嘲,似乎不合语法规范,却不胫而走、老少咸宜,甚至登上主流媒体。语言正如一脉活水,在不断流动中新陈代谢、沉淀流失。

在过去,语言的变化多来自知识阶层的创造与提炼,时下却是大众共同参与的创造力表现与演变。例如,本是网游用语的“破防”被引申为心理防线被攻破,本表示平卧休息的“躺平”成为不作为、不努力的生活态度的写照。

这些生动的表达,甚至包括无意识的创造,却自点而面形成了令人关注的社会现象、刷新了文化景观。语言也正是在顺畅的良性互动中,帮助社会共识的凝聚,彰显中国活力。

有意思的是,有的流行语,本身就是前后相继的关联事件,其问题导向揭示着深化改革的路径。比如“鸡娃”和“双减”。人们曾用“打鸡血”调侃某种近乎疯狂、痴迷的状态。近年来,激烈的升学竞争使不少家长逼迫孩子补课、做题,近乎疯狂的养育方式被简称为“鸡娃”,让父母孩子身心俱疲。而之后流行的“双减”,则是决策层针对“鸡娃”现象的政策“良药”。

今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后,可谓立竿见影,给每个中国娃和家长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双减”入选流行语当之无愧。一个个流行语记录下宏观政策在微观生活中的投影,让我们触摸到点滴变化背后的发展脉搏。

时下,每逢年终归纳流行语,已成为一种传统“节目”。经年累积,堪为一座穿越时空的语词之城,不但深具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意义,更是观察社会心态流变的独特视角。

不妨回到8年前,略略回看彼时的流行语。2013年,八项规定持续发力,让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奏响全面深化改革强音。当时《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中,既包含着“逆袭”“点赞”的希望,也跳脱着“奇葩”“土豪”的焦灼。但在这些词汇中,“中国梦”赫然居首。

作为主流话语,蕴含着对每一个平凡梦想、每一个微小成功、每一个恳切呼声的尊重,草根话语序列热切接纳并延伸——“生日有人陪,哭泣有人听,这是我的‘中国梦’”;“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梦和远方”……小小梦想的迭加,形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而今,从“中国梦”的提出到全面小康的建成,流行语的迭代,将人民共和国进步的足迹刻进了语词“长城”。

正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流行语才获得了不断生长更新的肥沃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说,见微知著,盘点流行语,其实是在浏览一部口述实录,为正史补白,也为百姓心声留痕。

这正是:庙堂江湖非为远,一语之中见古今。

7

婚礼,办还是不办?

于石  2021-12-03

爱情与婚姻,向来都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作为从爱情长跑到婚姻殿堂的一道重要“关卡”,婚礼自然而然被许多人赋予了重要意义。

但近年来也有人发现,身边人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婚礼这个问题上不再热衷于“大操大办”,而是选择简办甚至不办。是婚姻的“扭曲”,还是爱情的“沦丧”?按下嘴瓢的玩笑话,今天让我们来聊聊这件事。

对不少人来说,婚礼是情定一生的仪式,再怎么“折腾”也不为过。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闹喜庆的欢笑声,觥筹交错的交谈声……嘈杂喧闹中,分享的是幸福的滋味;繁文缛节里,绽放的是甜蜜的笑容。

婚礼酒店一桌难求怎么办?那就提前一年抢订。婚礼开销超出预算怎么整?不能省的就不省。婚礼流程千差万别怎么行?那就按照最吉利最讲究的来。这个见证爱情升级的神圣时刻,往往也是一趟考验彼此的“煎熬之旅”。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新人夫妇仪式感拉满,亲朋好友认同感爆棚,婚庆商家的获得感那还用说嘛。

只不过,对一些“假笑女孩”“陪笑男孩”来说,显然都没有乐在其中。网上流传过一张“结婚最全流程图”,从订婚到婚礼筹备再到婚宴足足有9页之多。除了事无巨细的计划,婚礼前后总要处理一些想得到和想不到的问题。

可能一生只会穿一次的婚礼礼服,买还是不买?久未谋面的同学朋友已经生疏,请还是不请?千篇一律的场面话、客套话,说还是不说?一桩桩、一件件让人头大的事情,消磨着年轻人对婚礼的热心和耐心。面对时间之紧、步骤之杂、开销之大、人情之扰,难怪有人心生嘀咕:“婚是给自己结的,还是给别人办的?”

当“嫌麻烦”成了不少年轻人对待婚礼的真实心态,那么“简办”或是“不办”就是顺理成章的理想选项。有人结伴旅行,在无言的山河里让感情一点点升温;有人邀者寥寥,只想让最亲近的人分享最幸福的时光;有人看重内在,真实的生活胜过一切虚无缥缈的过程……更多元、更个性、更简单的结婚方式,同样也能结出爱情的果实。

“生活没有什么固定姿态,按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相处就好”,这份内心的坦然与平和,也就冲淡了传统婚礼的隆重与繁琐,让更多人能够以自己心仪的方式去表达爱情、升华爱情、铭记爱情。

其实,真金不怕火炼,真爱无惧细节。办不办婚礼,是涉及感情观、金钱观、生活观的一种综合考量,也是牵扯时间、精力、能力的一种现实选择,与有没有爱情、是不是真爱谈不上什么必然联系。正如有人说:“不是不想办婚礼,而是不想办一个没有意义的婚礼。”

张灯结彩、人声鼎沸也好,删繁就简、干脆利索也罢,决定婚姻质量的关键并不在这一时半会儿,而在于更长久的陪伴、更稳固的纽带、更努力的耕耘。毕竟,只要有心,生活处处都是发现爱、培育爱的空间,人生时时都可以成为搭建仪式感、提升亲密感的舞台。

当然,不能简单以爱情的名义,就忽视“年轻人不愿意办婚礼”背后的真问题。当生活的重担压垮感情的天平,当工作的忙碌挤占二人的世界,当未来的顾虑熨平现实的棱角……渴望婚姻又畏惧婚姻,成了不少都市男女的难言之隐。从更新婚假政策到提倡移风易俗,从消除职场歧视到拓宽发展渠道,让年轻人不仅拥有向往爱情的意愿,也具备兑现爱情的能力,这恐怕才是最需要思考、最亟待解决的命题。

这正是:

手牵手,一起走。

不回头,到白首。

8

“双减”落地四个多月,效果如何?

曾校  2021-12-01

今年7月份,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如今时间已过去4月有余。全国20多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全力推进“双减”,效果如何?“双减”之后,孩子们的时间都去哪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上学时间不再人为提前,孩子可以“踏踏实实吃完早餐再去学校”;放学时间顺应需求推后,困扰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得到缓解;学校布置重复性的作业少了,周末和假期的学科类培训班停了;孩子们的疲惫感有所减轻,睡眠更充足,也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了……这是最近媒体调查了解到的变化,也是不少家庭切切实实的感受。

应该说,“双减”减去的负担实实在在,为家长的焦虑情绪打开了纾解窗口,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校外内容减了,校内如何做实做强?这既是“双减”必答题,也是创新加分项。以减少学生作业负担为例,不少学校正在进行一系列探索。一方面通过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教师试做机制等方式,减少重复性、惩罚性、低效率的作业,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布置分层作业等手段,有效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促使学生高效率巩固知识。

可以说,“减”并不是一减了之,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更加精细化的工作,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向课堂要质量,尽可能让学生在校内都能学足学好。

“双减”的目的还在于,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撑起一片天。眼下,从培训班、作业堆里解放出来的孩子们,不用再“赶场上课”,也少了点灯熬油,他们有机会去体验更多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也能够参加更多意趣盎然的课外实践。

很多学校顺应“双减”后学生学习内容、时间分配的变化,从开设“特级教师国学大讲堂”“双碳课程”,到邀请书法、音乐、舞蹈等名家进校园,再到组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农实践,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爱好,让更多孩子在“减”负担的同时“涨”知识、“涨”兴趣、“涨”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增”的文章,才能提高“减”的效果。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但提升“双减”效果不能只在校园里寻找方案。发挥好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的协同力量同样重要。不论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还是完善教师激励制度、保障学校课后服务经费等,都需要更精准的政策配套为“双减”保驾护航。同时,如何把社会上的优质教育资源系统整合起来,如科普场馆、文化服务设施等,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元的教育养分,也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当然,作为家校合作的建设者,家长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除了对“双减”政策给予支持配合,家长还要更多关注有利于孩子一生成长的素质培养,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双减”不是某一方的事,全社会一起努力,才能让政策的成效更好显现。

在迈向“上好学”的道路上,我们付出了不少努力,但还有不少问题待解。有人说,“学生如果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中考;但学生如果只有分数,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如何继续改善、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不过于注重分数的教育评价生态?如何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如何进一步赢得家长认同与支持,让他们放下“攒班”“刷题”“抢跑”的焦虑?这些都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有效的应对之道。

“双减”是一场力度空前的改革,需要的不仅仅是作业培训的减负,还有教学理念、教育思维的刷新。

“举措好,贵在落实好!”这条在“双减”新闻下获得高赞的网友评论,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进一步落实好“双减”政策,真正把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才能让他们拥抱更加出彩的未来。

这正是:

减负出成效,提质有真招。

坚持抓落实,教改才叫好。

上述的作文大家都看完了吗?当你在羡慕别人写作文随手就可以有素材的时候,其实是因为他们在下面搜集了很多素材,所以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很快寻找到有用的素材。你也可以慢慢的整理素材,就不会出现素材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了。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欢迎推荐更多家长学生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津东方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明示、暗示和承诺,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津东方尊重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并致力于保护原著版权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添加客服微信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如需转载本文,请在显著位置注明出处(津东方网站,以及文章链接): https://www.luozaitianjin.com/edu/k12/zw/6443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5220053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830227852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error: